臨沂多肉植物市場價格跳水
來源:魯南商報 編輯:彩玲 發布時間:2019-06-05 16:05
朧月、靜夜、王妃笹之雪、瀧之白絲、落日之雁、旭波之光……如果說起這一連串詩意的名詞你還很茫然,那你out了。這些,都是多肉植物的芳名。近日,記者調查采訪發現,從2012年至2015年經歷一番火爆行情之后,國內的多肉價格已坐上“過山車”,如今中、低檔產品價格普遍大幅下滑。
“現在100元錢,可以買一窗臺的多肉。”多肉植物種植戶王艷寶告訴記者,除個別高端產品外,有的普通品種價格更是跌得慘不忍睹。多肉植物暴利時代已結束,市場步入穩定發展階段,將以更加“親民”的價格迎合市場需求。

(在中國(臨沂)花木博覽城,不少攤位的多肉植物都在減價處理。)
上萬元買的多肉,如今只想送人
近些年,具有迷你身形以及肉嘟嘟觀感的多肉植物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并衍生出了一批“多肉玩家”。在臨沂北城新區,也有一位叫孫愛紅的多肉愛好者。她種植多肉已經5年,對多肉植物了如指掌。不過,當記者聯系到她時,她卻表示,過去上萬元購買的多肉植物,如今只想送人。
孫愛紅告訴記者,5年前路過花店,購買了一盆“黑法師”后,原本就喜愛花草的她便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肉嘟嘟、萌態十足的多肉植物。“心情不好或者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回家給陽臺上的多肉澆澆水,心情會瞬間紓解。”孫愛紅說,這5年來,她已經投入上萬元,陸續購買了30個品種近200盆多肉。
在孫愛紅的圈子中,很多朋友都養多肉,少則幾十盆,多則數百盆。“這些多肉植物不但外表討喜,還能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光照環境中變換顏色。”所以,養多肉植物是他們一個重要的愛好。然而,孫愛紅等人逐漸發現,多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養。孫愛紅總結稱,多肉喜光,但最怕夏天,臨沂夏天太陽毒辣,放在陽臺上很容易被曬死,澆水又容易導致根系腐爛。
“這5年,至少養死了五六十盆。”孫愛紅告訴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對多肉植物的熱情也消退了。“以前比較瘋狂,看到哪兒賣多肉,非得買上一兩盆,F在多肉的價格降了,反倒不想買了。”孫愛紅說,如今,她常常忘記給養在陽臺上的多肉澆水,“光是澆水就得澆一兩個小時,現在只想著把它們送人才好。”
多肉價格集體“跳水”,降價后銷量不升反降
“能不能賣得起價,主要看它的品相。”4日,在中國(臨沂)花木博覽城,銷售多肉植物的商家田文全告訴記者,多肉經濟其實就是“顏值經濟”,品相越好的,價格就越高。田文全表示,相比兩三年前,現在臨沂的多肉植物價格變得更加“親民”,雖然價格大幅下滑,但銷量反而下降不少。
田文全告訴記者,他做多肉植物生意已經近7年了,是臨沂市最早一批開始銷售多肉植物的商家。最初是從外地進貨到臨沂賣,后來租了3畝地,蓋了2個大棚,實現了多肉植物自產自銷。
“從2012年到2015年,多肉植物一直是暴利銷售,年賺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的種植戶不在少數。”田文全透露,那3年行情最好時,有的品種可賣到數萬元,不少發燒友為了求購新奇品種,不惜花費重金。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是多肉植物市場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包括臨沂在內,國內多肉植物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在兩年前,5塊錢一盆的多肉特別稀少,而現在10塊錢可以買3盆,甚至5盆。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銷量好的時候,就是一片葉子也能賣個三五塊錢,高檔貨的葉子甚至能賣到幾十元,現在扔地上也沒人撿。”田文全說。
“3年前是多肉銷售的高峰期,每天批發走量就在三四千盆,而現在一天能賣到300盆已經是非常好的業績了。以前走量大,得天天進貨,現在銷量少,三四天才進一次貨。”商販邵明銀說。
多肉種植戶逐年增加,銷售額下降近1/3
不止零售商的日子不好過,多肉植物的種植戶們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2009年,蘭陵縣金嶺鎮西柞村村民王艷寶從多肉植物中發現商機,建立了臨沂市第一個多肉植物大棚。從一開始的5畝地到現在的100畝地大大小小60多個大棚,屬于王艷寶的“多肉王國”發展迅速,一年銷售額高達200余萬元。但近兩年,王艷寶發現,隨著臨沂各地多肉植物大棚的興起,多肉植物的價格開始大幅下滑,市場步入穩定發展階段,曾經的暴利時代不再。
“我本身就是多肉植物的鐵桿粉絲。”王艷寶說,第一次接觸到多肉植物是在2008年,“別看它每一株植物形態很小,但是仔細觀看,就能看出它包羅萬象,而且它們不用過多照看,最適合我這個懶人了。”
王艷寶發現,和他一樣無“肉”不歡的大有人在。“有的愛好者一陽臺的多肉植物都能買好幾輛好車。”王艷寶意識到,小小的“多肉”蘊藏著無限商機。2009年,王艷寶辭掉了干了10多年的裝飾工作,開始籌備他的“多肉王國”。幾年間,多肉植物的身價也翻了幾番,雖然只對外開放一個大棚,但一年200余萬的銷售額,讓王艷寶知道,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然而,近兩年,臨沂各地多肉大棚的興起,給多肉植物的銷售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光蘭陵就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多肉植物種植戶。”王艷寶告訴記者,隨著多肉種植戶的逐年增加,多肉價格也下滑了不少。
“現在100元可以買一窗臺多肉。像常見品種,以前批發價在10元左右,現在我都賣1元或者8毛錢。”王艷寶說,以前一年銷售額能達到200余萬,現在也降到了七八十萬。
面臨產業洗牌,多肉價格不會再暴漲
多肉熱還能再火多久?這是商家和玩家最關心的問題。對于多肉市場的未來,大多數業內人士仍然看好,他們認為多肉價格回落,不過是市場的理性回歸。
“多肉繁殖速度快,市場供應量迅速增加,價格滑落很正常。這并不意味著多肉市場將就此一蹶不振。”田文全認為,多肉價格下跌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便宜的價格可以讓更多的普通消費者接受,市場只會越來越大。
“在從暴利向常態化轉變的過程中,必將伴隨著行情動蕩和產業洗牌。”田文全表示,多肉跌價屬于正,F象,價格的合理回歸有利于多肉產業的洗牌,這會淘汰一些效益不好的商家,有利于多肉產業的長遠發展。
多名種植戶和銷售商也表示,目前,多肉植物已經回歸合理市場,價格不會再暴漲。
多肉繁殖速度快,供應量大壓低價格
如此火爆的多肉植物為何價格開始走低?多名種植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大多數多肉植物的繁殖難度不大,很多品種可以無性繁殖,有的僅依靠一片葉子就能繁殖一大片,且生產成本低,培育幾個月即可上市。多肉植物市場有一個發展期,起初種植面積小,銷售的人少,市場上缺貨,加上一些買家比較盲目,看到一種流行的多肉新品種,往往一窩蜂購買,導致價格浮動頻繁。
另一方面,因為可觀的利潤,多肉植物的種植戶呈現井噴狀態,多肉的培育對場地要求并不高,在陽臺、樓頂等就可以培育,緩解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文/片 臨報融媒記者 孫飛霞 褚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