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叫做“副業剛需”的新詞流行了起來。你永遠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搞副業的收入是工資的幾倍。網友感嘆,搞副業已經是30歲后成年人該有的自覺,永遠都要有自己的B計劃。
日前,記者隨機采訪了50位臨沂市民,其中有16位上班族有著自己的副業,不僅僅靠死工資生活。受訪者選擇的副業主要是一些常見新興行業,月收入大多數在3000元左右。
調查1:
超3成受訪者有自己的副業
“過去人們會糾結,是選擇月薪3000的體制內工作,還是月薪萬元的不穩定工作?涩F在的人都變聰明了,拿著體制內3000的工資,做著月薪萬元的副業?癸L險能力一級棒,無論是經濟下行還是公司不穩,永遠有一個能讓自己活得好的Plan B。”受訪者孫林林這樣說到。
其實,像孫林林一樣有著穩定的工作,閑暇時間還發展副業的大有人在。為了了解臨沂上班族的副業現狀,記者在蘭山區、羅莊區和河東區隨機發放了50份調查問卷。
為了盡可能保證問卷調查結果的精確性,記者選擇的受訪者均是已經參加工作的上班族,年齡從20歲-55歲,男女各25人,涵蓋各個行業。受訪的50位市民中,有16人表示在本職工作外有副業,占受訪總數的32%。也就是說,在50位受訪者中,有超3成上班族有著自己的副業。
“我的工作時間相對穩定,每天朝九晚五,一周休息兩天。到周末的時候,我會去輔導機構代課。”畢業于北京一所著名藝術院校的臨沂姑娘李靜告訴記者。李靜的工作是室內設計,但是單身的她周末還是選擇繪畫班代課作為副業,賺取零花錢。
同樣,參加工作十余年的顧先生除了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銷售,沒事的時候還會幫人做文案推廣。“總不能光指望一份工作的死工資養活一大家子。”顧先生笑著說。
調查2:
大多數受訪者副業月收入低于3000元
在問卷調查中,記者在“副業每個月帶給你的收入約為多少?”這一問題中,將選項列了0-3000元、3000-5000元、5000-10000元、萬元以上4個選項。有副業的16位受訪者中有9人選擇了3000元以下,占56.25%。僅有1人選擇萬元以上,占總數的6.25%。
受訪者程鵬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員,每月月薪在5000元左右。但是程鵬一個月的副業收入卻遠高于這份工資。“我比較喜歡健身,周末會去健身房做私人教練,晚上在家會做美食直播。一個月下來,兩項的收入大約在12000元。”程鵬說。
27日下午5點,下了班的王飛回到家換下白襯衫就去車庫推出了小吃車。“去年春天,我和對象去棗莊學習炒辣子雞,下了班就在小區附近的農貿市場炒雞,一般干到9點來鐘。”一個月下來王飛和妻子純利潤在3000余元。
有的受訪者副業的收入甚至要比本職工作工資翻倍,但是有的市民副業收入并不可觀,僅有幾百元。在采訪中,大多數人表示副業的收入不會超過平時工作的工資,副業收入只是補貼家用。
調查3:
受訪者副業主要集中在常見新興行業
如果說,以前的人們更追求工作穩定,那么現在的上班族則更會借助時代發展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進步,一些新興行業越來越受歡迎。問卷中,記者發現年輕人選擇副業的比例要遠高于年長者。而16位有副業的受訪者選擇的副業也大都是常見的新興行業,例如代駕、公眾號維護、微商、電競等。
“平時工作還是比較辛苦的,搞點副業也得在能力之內,最好是能跟自己興趣愛好有點關系的。”市區一所學校的教師張先生表示。張先生原本只是把網絡游戲當做娛樂,發現玩游戲還可以掙錢后就將網絡游戲作為副業,一年下來收入上萬元。
“多虧互聯網的發展,要不我也不能一邊上班一邊做微商為寶寶掙奶粉錢。”同樣,90后媽媽闞女士選擇的副業也屬于常見的新興行業。闞女士是一家化工企業的員工,一次偶然機會成為一品牌尿不濕的代理。兩年來,闞女士不但讓孩子用上了低價尿不濕,還增加了家庭收入。
新興行業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一部分臨沂人提供了更多機會。
探因:
財務自由是副業背后最大誘惑
許多人在畢業之后找了一份工作,僅僅是死工資,并沒有發展的空間,甚至連獎金都沒有。受訪者表示這樣的生活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僅僅靠死工資,那么早晚有一天是撐不下去的,現在的年輕人身上都背負著房貸車貸。如果不發展副業,很有可能連車貸房貸都還不起。很多時候,副業在成年人看來是一種剛需。
采訪中,不少受訪者表示,之所以會發展副業是因為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工作讓自己擔心哪天會被快速變化的時代淘汰出局,更是為了增加收入和生活樂趣,改善生活。
孫爽告訴記者,今年是自己工作的第8年。大學畢業后,自己進入蘭山區一家國企做財務,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大約有4600元。“賺的太少了,我老公做銷售工資不穩定。我又喜歡買買買,加上養娃、照顧老人,以及平時的水電費等,生活經常入不敷出。”孫爽坦言,僅靠著4000多元的死工資,別說是財務自由,就是稍貴一點的購物欲望都無法滿足。
孫爽說,她也曾糾結過,尋思著辭職再找個工資高點的工作,但現在的工作五險一金非常齊全,自己舍不得放棄。為了改變現狀,增加些收入,今年年初,愛做手工的孫爽開始試著利用閑暇時間參加一些文創市集,擺攤兜售手作制品。
孫爽告訴記者,自開始發展副業后,她的收入明顯增加了。“以6月份水邊市集為例,當時2天的時間,去掉攤位費和成本,我大概凈賺2000多塊錢。即使是平時出攤,每天也有大概200多塊錢的收入,相比周末閑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能賺一點是一點。”孫爽說。
專家:
做好本職工作再發展副業是個人價值的二次發揮
有人發展副業只是賺了個日常零花錢,有人將副業轉正賺得滿身缽體,更多人則是為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副業剛需”成為最為貼切的描述。
對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展副業一事,臨沂大學商學院教授朱建成表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發展副業可以提升個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個人社會價值的二次發揮。
朱建成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現代化的、多元化的社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副業提高生活水平是無可厚非的,但切記不要盲目跟風。其實,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開啟副業,是對個人能力及體現社會價值的二次體現,也是增加收入的一條佳徑。
“然而,很多發展副業的人都走進了一個誤區,看到別人通過副業賺了錢,自己也跟風照葫蘆畫瓢,結果發現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朱建成說,當人們想要靠副業賺取額外收益時,首先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財務收支狀況,看看副業的最初投入是否已經超過當下的主業的收入,還有就是是否真的喜歡它,并打算以此作為自己的第二事業。朱建成建議,發展副業,最好視自己的個人情況、能力,盡量要在自己熟悉的范圍內。
文/片 臨報融媒記者 徐文敏 褚菲菲